古今中外,有兩則與婚姻有關的宮廷故事為世人津津樂道。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4)
- Aug 02 Sun 2020 03:40
男人娶處女是作繭自縛?
- Jul 31 Fri 2020 03:59
讓孩子做個幸福的普通人
現在的家長都喜歡對孩子高要求,比如說一定要考有名氣的學校,什麼都要求名次,認為只有成了有名氣的人,才會幸福。難道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難道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就沒有普通人的幸福嗎?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權利談幸福嗎?縱觀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會發現他們大都是是普通人,但是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世界上人有千千萬萬,大成功只不過是極少數人才有的,所以不一定大家公認的成功才是幸福,讓孩子學會幸福,做一個不是為了成功而幸福的孩子。
- Jul 29 Wed 2020 19:41
職場“工作厭倦症”的解藥
如果被“不想工作”的心理壓抑得喘不過氣來,該怎麼辦?如果說“不想工作”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心靈症狀,那麼“先行者”們都採取了哪些自我治療方式呢?也許大多數人還是會硬著頭皮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可也有那麼一部分人,任由“不想工作”的心態發展下去,卻意外地展開了一段不一樣的新生活。不想工作:讓物質走開;不想工作:只與心情有關。
- Jul 27 Mon 2020 20:09
大學生應該有的10種心理暗示法
大學生的為人處事和生活習慣,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大學生如果想有一個好的身心健康,就要做好正確的心理暗示,這樣他們在步入社會上才會少一些打擊,多一些自信,更能相信自己,大學生怎樣心理暗示呢,請看下面的10種心理暗示法。
- Jul 27 Mon 2020 17:14
無處“訴苦”讓壓力堆積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劇,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感受到不少心理壓力,工作關係、人際關係、兩性關係、家庭關係……種種煩惱時時刻刻困擾著我們。壓力大、緊張度高、生活節奏快,使人們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而又得不到適當的調適,沉重的壓力不知道怎麼釋放,他們有“苦”卻不願找人傾訴,而是選擇虛幻的網絡。長此以往,身心過度疲勞,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隨之而來。
- Jul 27 Mon 2020 07:11
快樂成長,一起來製造幽默
一說到卓別林的電影,大家就會想起這位幽默大師誇張滑稽的舉止。幽默是我們生活中的快樂源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多點歡聲笑語,寶寶也不例外。要讓快樂陪伴寶寶的成長,就從現在開始激發他們的幽默細胞吧。
- Jul 25 Sat 2020 10:22
沒有感情的婚姻是否該繼續
相信有很多夫妻都有這樣的困惑,即使沒有什麼感情或者說只是為了某個不可逆轉的原因而在一起過著平淡的生活。過吧,覺得索然無味浪費生命;離吧,覺得還沒有倒離的那個份上,反而是默然接受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 Jul 23 Thu 2020 14:19
溫暖的距離保持職場友誼
有個故事,直接形像地描述了職場人際關係的微妙:兩隻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取暖。但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靠得太近就會被對方扎到,離得太遠,又會冷得受不了。幾經折騰,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不會太痛,也不會太冷。職場裡,處理與上司、同事和客戶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找到這個“ 溫暖又不至於被扎”的距離。
- Jul 21 Tue 2020 04:53
182億飛彈延壽案 傳空軍繞過立院向美送案
美國最近通過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的對台軍售案,現在卻爆出,空軍防空飛彈指揮部以「作業維持費」偷渡此案,沒經過國軍高層跟立法院核准同意,自己向美方送案,包括國防部長空軍司令都不知。
- Apr 16 Thu 2020 03:02
國內今增加3例確診 2例為境外移入
國內新增三例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其中有一例是本土個案,是3月份從美國境外移入的案195的同住友人。雖然已經有進行居家隔離,但因為出現過敏症狀,所以在隔離期之後被召回檢驗,在今天確診。
- Apr 12 Sun 2020 02:52
共軍混合戰機群長航 我西南方海域現蹤
各國忙著對抗疫情的時刻,中國今天上午派出轟6等混合戰機群,在台灣西南方海域進行遠海長航訓練,經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再循原路線返回駐地;而美軍隨後也有一架RC-135U電偵機,從巴士海峽往中國沿海巡弋飛行。軍事專家直言,中美空中較勁,意味濃厚。
- Apr 12 Sun 2020 00:06
中生今年暫禁來台 學者:我高教恐受衝擊
中國昨天宣布暫停中國學生來台灣,有大學校長直言,多少影響學校招生,也擔心兩岸學術交流因此中斷。
- Apr 11 Sat 2020 07:18
譚德塞批台 蘇揆斥無的放矢、不知感恩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世界衛生組織的秘書長譚德卻在記者會上怒指台灣對他人身攻擊,痛罵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10到立院備詢也重話回擊,強調這對台灣不公平,還說台灣幫忙他的母國衣索比亞訓練醫療人員,他卻不知感恩,要求道歉。
- Apr 09 Thu 2020 03:30
疫情影響捐款 關西1智能發展中心種樹苗募款
新竹關西一家智能發展中心種植樹苗都乏人問津,還好經過曝光後樹苗已被採購,不過中心還是指出由於疫情關係,讓來自社會捐款大受影響。
- Apr 07 Tue 2020 07:37
日本新冠病毒確診逾3500例 東京居首
日本疫情持續延燒,根據NHK引述,光是東京都今天就新增143例確診,創下單日最高紀錄,而且連續兩天破百人確診,也讓東京累計超過一千人感染;其次是大阪地區,有大約四百人確診。由於目前日本政府呼籲,民眾要在周末減少外出,因此各大景點不再湧現人潮。至於是否要公布「緊急事態宣言」,安倍政府還是審慎以對。
- Apr 06 Mon 2020 07:09
受疫情影響 清明連假交通量7年新低
今天是連續假期的最後一天,交通部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這次的交通量創將近七年來新低,但高速公路也是有九大路段較會塞車。天氣方面,北台灣各地是濕冷,從下午到明天,中部以北、還有東北部雨勢會變大。
- Apr 05 Sun 2020 07:30
北部傳1檢疫站檢體滲漏 病患需重新採檢
北部傳出一處檢疫站發生檢體滲漏的意外,導致病患需要重新採檢,有醫生認為因為檢體都有經過嚴密包裝,滲漏的風險性很低,但對採檢人員來說,需要再一次對病患採檢,感染的風險就高很多。
- Apr 04 Sat 2020 12:48
今起大眾運輸進站、搭車 須量體溫、戴口罩
疫情緊張,政府加強防疫力道,社交距離和戴口罩措施雙管齊下,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天宣布,今天開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除了會量體溫,也會要求戴口罩,才能進站和搭車。
- Apr 02 Thu 2020 09:13
指揮中心公布社交安全距離初步規範
要拉出多遠的「社交距離」才能達成防疫效果?指揮中心公布初步規範,在室外的社交距離至少要1公尺、室內是1.5公尺,如果特殊情況無法達成,就需要戴口罩或使用隔板,而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階段會先以軟性方式執行,希望大家自律,如果發生特定情況,還是會有剛性處分。
- Mar 28 Sat 2020 07:36
桃園市展超前部署 盤點呼吸器使用狀況
新冠狀肺炎全球大流行,確診者約5%到10%屬於嚴重肺炎和重症者,需要靠呼吸器供氧救命。桃園市超前部署,盤點呼吸器使用狀況,共有863台呼吸器和238名呼吸治療師,加入這場對抗病毒的戰疫。

